近日,一场别开生面的妇女维权主题宣讲活动在昆其布隆村举行,驻村工作队员、村"两委"成员、妇女群众80余位围坐成圈,笑声与掌声交织,为这个平凡的午后注入了温暖的力量。

"今天咱们不讲大道理,就说咱身边的事儿!"活动伊始,村妇联主席月热尼萨・麦麦提翻开泛黄的笔记本——里面密密麻麻记着近半年村民咨询的30余条维权问题。她以《妇女权益保障法》《反家庭暴力法》为纲,用"嫁女能不能分宅基地""丈夫务工收入妻子有没有份"等村民最关心的12个问题为引,结合村里"妇女议事会"调解过的6个真实案例,将法律条文转化为"听得懂、记得住、用得上"的生活指南。讲到"孕期产期职场权益"时,她特意提到某女工争取到产假工资的经历:"当时她抹着眼泪来找我,现在不仅拿到了钱,还成了厂里的妇女小组长!"台下妇女们频频点头,有人掏出手机拍照记录,有人在笔记本上快速记着重点。

"我来说说我的故事吧!"话音刚落,"致富女能手"胡尼且木・买买提举着话筒分享其致富经历。她的讲述像一根柔软却有力的线,串起了民族团结的点滴温暖:"以前总觉得'共同体'是大概念,现在才明白,它就藏在你借我一把菜苗、我教你一句普通话的日子里。"
活动结束时,120余份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已被翻得边角微卷,23条建议里既有"希望多讲婚姻财产分配"的具体需求,也有"想组织妇女刺绣合作社"的发展期待。
从"要我团结"到"我要团结",从"被动维权"到"主动护权",这场带着泥土芬芳的宣讲,不仅让法律知识走进了妇女群众的心坎,更让"中华民族一家亲"的种子在昆其布隆村的热土上生根发芽。正如《爱我中华》中的一段歌词:"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,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......"这熟悉的旋律,正随着夏日的风,飘向更远方的田野与村庄。